close


音樂這件事呢,本身就是人類藝術與文化的結晶

他的價值是無法被量化的

但,可惜的是,由於某種因素,我們人類啊,仍然必須進行音樂"比賽"

也就是要將「音樂演奏」這件事變成一種「競技活動」。

你知道什麼叫做競技嗎?

舉凡田徑、球類比賽、游泳、技擊、競速賽...等等非常具體,可以量化以及具體判定得分的事物,稱做競技

那麼問題來了,管樂演奏有沒有辦法量化?

可能會有很少的人主張「可以」,但在我看來,就跟微積分一樣,他只是「盡可能的接近」量化狀態而已,音樂光是風格就千百種,根本無法斷定出高低,

你能斷定流行歌的架值一定比古典樂低?(反之亦然)

或是古典樂一定比爵士樂還要有價值?(反之亦然)

電玩&動漫音樂一定比古典樂還廉價?

台語老歌一定比古典樂還卑賤?

會認同任何一句的人,肯定血液裡流著嚴重的種族歧視基因

 

這些音樂真的要去判斷比較,充其量最多只能把少部分的表現數值,例如節奏、強弱(分貝數)、色彩( 嗯..音色的好壞??)、張力(呃...分貝數最高跟最低的差距?)等,你感受到的東西進行微妙的量化,然後硬是進行比較而已

(說到底,音樂性能力、詮釋技術、演奏技巧、台風.....etc.這到底要怎麼量化然後比較??!)

因此音樂比賽本身就是一件相當主觀的事。硬要比出個高低,大概也只會造就一堆仇恨,或是精神勝利法的樂天派吧(?

***

而在早年,臺灣的管樂比賽是怎麼一回事呢?

早期台灣的管樂並沒有發展得如現今蓬勃,不管是音準還是技巧,皆平均低於現代的孩子們,畢竟學習的環境完全不同嘛,不過當然也有不如當年的環境因子

因此當時,一場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的管樂合奏項目,分數的分部大抵會落在87~89之間,那麼依照等第來說,當成績公布時基本上你聽到「特優」也就是綜合90分以上,就可以篤定你的團隊是冠軍了,

 

特優=全區冠軍啊各位!!兩三四年來的努力開花結果了啊!!!不得了欸!!!

請問特優的意思是什麼?

90分以上,特別的優異,叫作特優 謝謝

 

只是呢,大概從三四年前開始,所謂的特優這件事呢,突然好像變成了很常見的事

其實我是知道的啦,主辦單位為了因應少子化而「鼓勵學生參賽」、行教育之目的,將特優之門檻。。。。大幅降低至88分,基本只要達到88分的隊伍就是特優,

咦等等????不是要90分才是特優嗎老師??

那就全部假裝加到有90分啊笨蛋XDD

於是.................這個隱藏系統就誕生了!

沒錯,現在評審打的88分大約就是以前的86.5分,現在評審打的89分就是以前的87.5分,大約是長這個樣子,這才是一場比賽該有的正常分數、級距也應再更加拉開。

舉個例子,小當家去參加特級廚師考試,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擊敗了王虎、芝琳、小單、小韓(就是21小時後再來的那個)才得到特級廚師的臂章

結果一年後改為全場只會有一個參賽者拿不到特級資格,這不是非常詭異嗎?

難道體育競賽的亞運參賽資格,會因為少子化而降低達標秒數嗎?肯定是不會的吧


我的結論是:你要鼓勵可以,那應該是用其他從根本下手的方式,而不是針對假到不行的升學加分主義去做增強,

什麼意思呢?以家長的角度來說:我只要讓孩子參加管樂=>可以輕鬆拿到大型比賽特優=>我的寶貝孩子升學可以加分

=>那我幹嘛送他到累得要死還很難得獎的體育類校隊、或是其他類型社團啊

如果純粹以得獎幫助升學的難易度來說,這真的很不公平,對吧,這難道不會隱藏性的造就管樂人被貼上標籤嗎??


這種為了特優拿到升學加分後的參賽率提高,都是假的好嗎!!!這些小孩還不是一升完學就跟樂器說掰掰惹

音樂教育與扎根本來就是從根本做起

而音樂教育的扎根是CP值非常低的一件事,這也是它難推的原因之一

演奏上的學習本來也從來就不是能速成的(我相信各個領域都是如此,對吧),各階段的比賽,就是一個小到不行的過程、抑或是刺激,

難道你能斷定,分數打得不夠高、或是心靈受到打擊的比賽經驗..........一定就是不好的?(我指的不是那種被評審針對指揮或主修老師的惡意打分)(咦等等)

重點應該是你經歷了這一次的比賽,到底有沒有自身的成長,或是在失敗中找到新的問題,然後想辦法去克服、這才是比賽的目的吧!!

而現在你卻完全反過來操作,

哎唷~歡迎你們來參加比賽,你們好棒棒哦,只要來參加比賽就是特優唷,

嗯?名次?? 哎唷自己去看成績表嘛(扭)明年你們也要來參賽唷~我會再給你一個特優的啾咪

......

心理素質的提升、尤其是對於挫折的忍受與適應力,難道對於音樂的學習者來說不是一件極重要的事情嗎?難道我們必須要變成只能接受讚美的人?

這種遍地特優的現象,你真的認為對環境的長遠發展最有幫助???

以前,音樂比賽的特優長這樣:

 

當80%隊伍都有特優時,長這樣:

真的是廢到笑


因此,我的結論是:我能體會所謂的鼓勵參賽的初衷,但是這個操作結果只會讓音樂文化教育在臺灣淪為家長升學心態的犧牲品

把特優廣發成這樣,在我看來就是濫發而已,特優率80%的活動,只能叫作交流大會,不能叫比賽。就像奧運不會人人都銅牌以上。

參加比賽就是有輸有贏

贏了,慶完功好好思考我們真的有這麼優秀嗎?演奏上仍存在的缺點是什麼?如何改進?

輸了、如果還輸得特別慘,那就眼淚擦一擦,好好檢討到底哪幾個環節出了問題,把你(能做到)的事情全部好好做到,明年再來一次,感受自己的進步;那其實你得到的比贏的隊伍還多


關於特優廣發,我投反對一票,謝謝閱讀

 

如果你認同,或是你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我會全部回覆,

或臉書私訊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音樂比賽 音樂評分
    全站熱搜

    theyuan0624s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